昨天,被叫去第二次面談。對方是BU的副總,他告訴我他只大我幾歲,我直覺,他對我是很有興趣,否則也不會在百忙之中通知我過去。
好幾年來(約有 12年吧!)都是我recruiting別人,現在自己被recruit,感受實在差很多。前天下午與我interview的部門經理,說實話,面談技巧比我還差,只因年資和時間到了,硬是活生生promoted。我重新出發,其實已經有點想開了。不對自己設限,不要求一定要照自己的意思,只希望找對舞台,利用剩餘的青春,幹點事業出來。
對方,offer的是一個大陸主管的缺,他開宗明義的說了,他們現在的business是,因為美國與歐洲的客戶,為了能繼續保有競爭力,將自己的大部份的研發與生產製造委託給他們做,客戶們保有最核心的晶片與軟體而已。台灣,工程師的態度,在那位副總的認知跟”蓋頭鰻”沒兩樣,一直要求東要求西,等到公司認為成本太高的時候,也不得不採取西進的原則,把小部份最核心的工作留在台灣,其他都流向大陸或俄羅斯與印度。這些觀念在”地球是平的”一書其實都寫的很明。
他花了很多時間解釋,無非是想說服我。我都知道這些道理,我只回答:「趨勢是這樣的,我自己不會去抵抗這個潮流,只有選擇隨波逐流。」他聽了之後,嘴角露出一點點微笑。這幾個月的潛沉,讓自己明白到自己太多理想與堅持是沒意思的。他又花很多時間描述這個工作有多苦,有多難,壓力有多大。
我不一定會take這個job,那時心理如此想著。但是自己又提醒自己,他若不給我offer,就不是我來選擇。於是當下意念一轉:「我當然知道這不是個easy job,也不是個肥缺,如果是,也不會有機會讓我在這裡向副總介紹我自己。但是,跟我在前三家start up公司工作的實質內容相比,還不算是辛苦。如果我有機會取得這個職位,我不用擔心產品如何定義,測試、生產是否順利,產品是否賣的出去,公司的薪水是否還發的出來。老是在擔心明天。你說的這些困難,不就是要有人去克服和解決,我是絕對可以勝任的。」再度看到他嘴角揚起。
我如果真的拿到OFFER,也真的去做,我相信,他看到我應該會常常笑瞇瞇的。因為我自認幾年來的工作習性其實就是他要的。
談了一個鐘頭之後,提到package,連他都沒有辦法決定。他說所有的薪資全部都是人資決定,他只負責打績效,從績效那,我可以得到公司所發的紅利。他大約憑感覺告訴我,如果以面談的結論,我的資質可以大概領到多少,我換算了一下他們公司股票的市值。天阿,光是紅利部份,就是我最後一個工作薪資的三到四倍!
他看我在想事情,他說:「這只是我的初估,如果照我和客戶的規劃,2008年該事業處營收破 8billion美金 時,應該會在那時發更多bonus。不過,要拿多少就看你為公司付出多少。」這道理,誰不懂。
如果,都是一樣累,看在銀子的份上,那還會有什麼想法。前幾天晚上朋友的提醒,猷如在耳。唉!如果真的這樣走下去,也只能說自己是「隨波逐流」了。
後記:我不覺得自己一定會 take這個j job。因為,會犧牲跟家庭有關的生活。回家和老婆討論後,先繼續和別家談。讓自己有多一些選擇再說。朋友們,給點看法和建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