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昨天聽到一個說法
"因為該校理工科系太強,所以去那裡唸文史哲的可能會被看不起"
有這個想法的人,最終還是選了傳統上第一類組為主的學校去唸。
其實,
理工科系可以得到比較多專案,經費充足,
所以硬體建設會比文史哲好很多,
不過,如果校方願意均衡發展,
把理工科系賺來的經費,
從中抽取的管理費用,
提撥部分給文史則來做專題研究費用,
那麼會有更好的良性發展。
(譬如,田野調查也要車資、便當費用,還有事後的資料分析等等
延請專家來辦研討會也是要經費的.....)
況且,唸理工的人有大多數人也是迫於現實考量,
冀望日後有個收入較豐的工作,
但其實本身文史哲的底子也是十分地踏實,
雖然就讀理工,但對文史哲領域也是一直保有興趣,
能跟這些人在學習過程切磋,
肯定會有不同的成長。
而且,現在唸文史哲的人也要懂資料分析(大數據)
所以,也要和資訊領域的同學一起好好懂如何分析資料。
現今時代,跨領域合作的趨勢已經是無法抵擋,
總覺得別的領域的人會對自己有意識上的霸凌,
是很錯誤而且很落伍的觀念。
希望看到本文的年輕學子思考一下上面的論述!
全站熱搜